【原文】往者屈也,來者信也,屈信相感而利生焉。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;龍蛇之蟄,以存身也。精義入神,以致用也;利用安身,以崇德也。過此以往,未之或知也;窮神知化,德之盛也?!?/span>
【譯文】離去的彎曲收縮,到來的有規律,彎曲收縮與有規律到來相互感應所以有利局面就產生了。尺蠖彎曲收縮,因為他要謀求有規律地伸展;雜色蛇冬眠,是用來保存自身。精通《易經》的道理進入到神奇程度,是要將其最好地應用到生活中,有利于用其樹立自身,用來增長自己的道德。超過這樣程度又往前進行下去,將來的迷惑也能知道了;用極其神奇的知識來轉變人心,人的道德品行達到了頂點。
注釋:“往”去,到(某地)?!蹲髠鳌べ夜辍罚骸靶欣钪鶃?,共其乏困。”
? ? ? “信”準時,有規律。《管子·任法》:“如日月之明,如四時之信?!?/span>
? ? ? “利”有利的。《孫臏兵法》:“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。”
? ? ? “尺蠖”動物名。昆蟲綱鱗翅目尺蠖蛾科。尺蠖蛾的幼蟲寄生于樹木間,以枝葉花果為食。行動時身體上拱,屈伸而行,似人以手丈量距離,古稱尺蠖。
? ? ? “龍”通“尨”。雜色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玉人》:“天子用全,上公用龍?!保ㄈ杭兩#?/span>
? ? ? “義”道理?!逗鬂h書·魯恭傳》:“難者必明其據,說者務立其義?!?/span>
? ? ? “致”極,最。曹丕《與朝歌令吳質書》:“書問致簡,益用增勞?!?/span>
? ? ? “安身”樹立自身。潘尼《安身論》:“蓋崇德莫大乎安身?!?/span>
? ? ? “崇”助長,增長。《左傳·成公十八年》:“今將崇諸侯之奸,而披其地?!?/span>
? ? ? “德”道德,品行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德何如則可以王矣?”
? ? ? “此”這般,這樣?!秴问洗呵铩げ旖瘛罚骸扒髣θ舸?,不亦惑乎?”(這樣:指事情的性質、狀態、方式、程度等。)
? ? ? “以”表示層層遞進。更,又,而且。王安石《游褒禪山記》:“夫夷以近,則游者眾;險以遠,則至者少。”
? ? ? “往”意為從這個地方走向目的地。本義:去,到…去。《禮記·玉藻》:“大夫有所往。”
? ? ? “未”《漢典》將來?!盾髯印ふ摗罚骸胺残倘酥?禁暴惡惡,且征其未也。”
? ? ? “之”助詞。相當于“的”?!睹献印じ孀由稀罚骸皭烹[之心,人皆有之。”
? ? ? “或”通“惑”。迷惑?!睹献印じ孀由稀罚骸盁o或乎王之不智也。”
? ? ? “窮”極,盡?!妒酚洝ご炭土袀鳌罚骸扒赝醢l圖,圖窮而匕首見?!?/span>
? ? ? “知”知識。《老子·三章》:“常使民無知無欲。”
? ? ? “化”感化,轉變人心。《公羊傳·桓公六年》:“正月實來化我也?!弊?“行過無禮謂之化?!?/span>
? ? ? “盛”極點,頂點?!肚f子·德充符》:“平者,水停之盛也?!?/span>
聲明:本文系轉載,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,轉載請聯系原作者。趙先生博客地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52917060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