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需】九三 需于⑴泥⑵,致⑶寇⑷至⑸。
【譯】九三?人類需要一定的物資用來構建起阻滯作用的設施,制止入侵者到來。
注釋: ⑴“于”以,用。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楚自克庸以來,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、禍至之無日、戒懼之不可以怠。”
? ? ? ⑵“泥”阻滯。《論語·子張》:“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,致遠恐泥。”
? ? ? ⑶“致”《康熙字典》又制也。《管子·白心篇》以致爲儀。《註》致者,所以節制其事,故爲儀。
? ? ? ⑷“寇”入侵者,敵人。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有寇至則舉熢火。”
? ? ? ⑸“至”到。《荀子·勸學》:“故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。”
?
【需】九三 象曰:“需于泥”,災在⑴外⑵也。自我致寇,敬⑶慎⑷不敗⑸也。
【譯】象?“人類需要一定的物資用來構建起阻滯作用的設施,”是災害來自外部。自我制止入侵者。是說警惕謹慎就不會受到危害呀。
注釋: ⑴“在”處于某種位置。《尚書·堯典》:“朕在位七十載。”
? ? ? ⑵“外”外部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梓人》:“外骨內骨。”
? ? ? ⑶“敬”通“儆”警惕、戒懼。《管子·法法》:“赦出則民不敬;惠行則過日益。”
? ? ? ⑷“慎”謹慎。《說文》:“慎,謹也。”
? ? ? ⑸“敗”害,危害。《呂氏春秋·孟夏紀》:“行春令,則蟲蝗為敗,暴風來格,秀草不實。”
聲明:本文系轉載,由趙庚白原創發布于新浪博客,轉載請聯系原作者。趙先生博客地址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52917060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