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御纂周易折中》凡二十三卷,此書共計23卷,正文22卷,卷首1卷,由清康熙皇帝下詔編纂、對近代易學影響深遠的易學大家李光地總裁修訂、四十九名翰林進士等參與編纂的一部易學全書。因是清康熙皇帝參與編寫關于《周易》的書籍,所以稱作“御纂”。
《折中》一書,由康熙所制序文介紹,乃“越二寒暑而告成”于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春。可知此書之作始于康熙五十二年(1713年)。由書前開列的“職名”看,參與此書校對、分修、繕寫、監造的“諸臣名單”尚有四十九人之多,這樣連同總裁李光地共五十人,此數大概取“大衍之數五十”之旨。由書前之“引用姓氏”考之,《折中》一書所引用先儒者,計漢有一十八家,晉三家,齊一家,北魏一家,隋一家,唐一十一家,宋九十八家,金二家,元二十二家,明六十一家,共計達二百一十八家名家易說之大成。并以“集說”“按語”“總論”等形式,以通俗易懂的語言,詳加考訂,遍采諸家大儒之說,闡幽發微,“折中”眾家之說,提出新的見解。問世以來,即成為學習《周易》的必備文獻和重要工具書。
康熙皇帝于經史子集無所不學,尤其于六經為著。康熙皇帝經常與大臣探討《周易》體例問題:
至尊(指康熙皇帝)讀書,都在最上一層著意,信是天亶睿智。一日諭地(指李光地)云:“《易經》逐爻說吉兇,不知道他的根,甚疑惑。如《鼎卦》四爻,為甚么斷他‘鼎折足,覆公餗,其形渥’,還是他自己有應得之罪?還是天地間有此事,硬派在這一爻上?”地奏云:“據臣愚見,《大易》三百八十四爻,都是圣人逐爻比校過,才下斷語。《鼎》四之辭,是他自取,不是硬派的。”曰:“如何是他自取?”奏曰:“《鼎卦》初六是鼎趾,二三四是鼎腹,四居鼎腹之上,實既滿盈,便有傾覆之理。又《易》有義例,五位君也,四近君之位,故曰‘多懼’。四宜柔不宜剛,五宜剛不宜柔。四爻以剛承柔,率多兇懼。他已犯此例,又下應初爻。初在下,宜剛不宜柔,如特立獨行,賢人在下之象。四宜柔,如大臣虛己下賢之象。今大臣剛,而在下者柔,如所信任者,乃陰邪之小人,他又犯此例。初乃鼎趾也,故曰‘折足’。鼎有實而折足,鼎中之所有必覆矣,故曰‘覆公餗,其形渥’。”奏訖,大蒙嘉悅。因曰:“由此看來,《易經》通有義例。”《折中》內有《義例》一冊,從此起也。(李光地《榕村語錄·卷九·周易二》)
康熙皇帝說“《易經》通有義例”,承認《周易》有象辭公理體系。
李光地總結說:
看《易》要見得這幾畫,何以系這個名,何以系這幾句辭,有斷斷不可改移者。即使這名辭都泯然無存,只剩這幾畫,再有圣人出,畢竟還是這樣系方得。
說《易》賴有《傳》、《義》,然尚有未盡處。如每卦名,雖圣人另取一名亦可,但當初既立此名,定有必須名之義。又六爻皆從卦系辭,故曰:“知者觀其《彖辭》,則思過半。”把卦爻看得各自成義,便不融洽。又系得初爻,余爻便可一筆寫下,故曰:“初辭擬之,卒成之終。”(李光地《榕村語錄·卷九·周易一》)
康熙皇帝、李光地研究《周易》若此,那么參與編纂《周易折中》的四十九子水平如何呢?
這里以胡煦為例。胡煦(1655-1736年),字滄曉,號紫弦,河南光山人。自幼勤奮好學,博覽群書,善寫文章。常潛心鉆研《周易》,造詣頗深。他在《易》學上積累四十余年精力,代表作是《周易函書》(原有118卷190萬字,今存52卷120萬字)。圣祖(康熙)聞煦通易理,召對乾清宮,問河、洛理數及卦爻中疑義。煦繪圖進講,圣祖賞之,曰:“真苦心讀書人也。”(《清史稿》載)。康熙命胡煦與大學士李光地共論《易》,光地無以難之。胡煦的“體卦主爻說”徹底推翻了“卦變說”,破譯和還原了《彖傳》斷卦的本義,牟宗三因而盛贊胡煦之發現“古所未有”,易學界連綿兩千年的“卦變說”悖論于是冰消瓦解。
[南宋]楊萬里撰《誠齋易傳》繁體版:簡介 書名:《誠齋易傳》 作者:楊萬里 撰[宋] 版本:欽定四庫全書 《誠齋易傳》為宋朝楊萬里所撰,萬里字廷秀,自號誠齋...
〖讀易大旨〗五卷。清孫奇逢(約1584-約1675)著。奇逢字啟泰,號鐘元,世稱夏峰先生,直隸容城(今屬河北)人。明萬歷舉人,不滿明末吏治之腐敗,與東林黨人交往...
周易古經白話-劉大鈞 劉大鈞《周易古經白話解》【經傳合輯】內容介紹 《周易經傳白話解》內容簡介:《周易》是群經之首,是經典中之經典,哲學中之哲學,謀略中之謀略。...
《漢上易傳》為宋朝朱震所撰,朱震字子發,宋徽宗政和年間進士,《漢上易傳》的?漢上?是以所居住地方取名,其書以象數為宗,歷18年而成。 朱子評曰:?王弼破互體,朱...
[清]喬萊撰《喬氏易俟》 [清]喬萊撰《喬氏易俟》書籍介紹 清喬萊撰。十八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清喬萊(1642—1694)撰。喬萊字石林,江蘇寶應人。康熙六年(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07冊?經部01?易類 (清)惠棟《增補鄭氏周易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新本鄭氏周易易類提...
[宋]丁易東撰《周易象義》書籍介紹周易象義:元丁易東撰。十六卷。《四庫全書》錄《永樂大典》本。此書據《易》象以明義,故名曰《象義》。全書取象之例凡十二,為本體、...
〖大易通解〗十五卷。清魏荔彤著。荔彤字念庭,河北柏鄉人。大學士裔介之子,官至江蘇常鎮道。是書乃其罷官后所作。其以為,畫卦與《河圖》《洛書》只能說其理相通,但不可...
〖周易窺余〗十五卷。宋鄭剛中(1088—1154)撰。剛中字亨仲,浙江金華人。紹興進士,官至禮部侍郎,依附秦檜,贊同割地求和,后出為川陜宣撫副使,謫居桂陽軍,又...
《周易正義》,古代易學著作。南宋初國子監所刻 《周易》 單疏本。為傳世孤帙,十四卷全。《周易》亦稱《易經》,儒家經典之首,三國·魏·王弼和晉·韓康伯均為《易經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