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董真卿(生卒年不詳)解說《周易》的著作。15卷。以程、朱《易》說為主,匯集諸家之說,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見解。
全書包括4部分:
①《經傳》,編次伏羲、文王、周公之經,而輔以孔子之傳。其無經可附之傳,則總附于六十四卦之后;
②《集解》,取程頤的《伊川易傳》、朱熹的《周易本義》夾注于經文之下;
③《附錄》,以程氏的《易說》、朱氏的《語錄》各續于傳文之后;
④《纂注》,取胡一桂的《纂疏》,而增以諸家之說,并各標姓氏,以示區別。如作者自有心得,亦附之于末。
胡氏《纂疏》,堅守朱學門戶,體例、釋文亦一從朱熹。真卿雖受學胡氏,但卻認為諸儒之《易》,途雖殊而歸則同,故打破門戶之見,仍以傳注經,廣披博采,兼及象數、義理二家,以持其平,而不專以朱熹為宗,即如蘇軾、朱震、林栗之書為朱子所極力排斥,真卿亦錄之。所以此書乃是廣集前代,特別是宋代不同《易》學流派之說的集大成之作,內容宏闊充實。尤其是作者摒棄學派之爭、門戶之見的治《易》態度和方法,為后世學者所取。唯其將《彖傳》、《大象》附于每卦爻辭之后,與通行注疏頗不一致,受到《四庫》館臣的批評。有明洪武戊辰(1388)務本堂刊本、清《通志堂經解》本、《四庫全書》本。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《四庫易學叢書》亦收入此書。
書籍介紹 三卷,明高攀龍著。自序以為,其知易知,其能簡能, 易簡則天下之理得。故詮釋《易》義,每條不過數言。主旨以天下有非易之心,而無非心之易,故貴于學。學之所...
此《易本義附錄纂疏》(周易本義附錄纂注)由元代胡一桂著,為注釋《易本義》之作。全書共十五卷,包含:上下經、《彖傳》》上下、《象傳》上下、《系辭傳》上下、文言傳、...
[清]翟均廉撰《周易章句證異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章句證異〗十一卷。清翟均廉撰。均廉字春沚,浙江仁和人。乾隆三十年,(1765)舉人,官內閣中書舍人。是書取《周易》...
《執象易注》介紹 本書為網絡轉載,未找到作者姓名,如您有此佳作版權,還望與我們聯系 網址地址:https://www.xshiqi.com/ 《執象易注》目錄 ...
[宋]張浚撰《紫巖易傳》書籍介紹 〖紫巖易傳〗十卷。宋張浚(1097—1164)撰。浚字德遠,號紫巖,四川綿竹人。徽宗時及進士第,建炎三年(1129)任知樞密院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53冊?經部47?易類四庫提要國朝趙繼序撰。繼序號易門,休寧人。乾隆辛酉舉人。其書以象數言...
[宋]沈該撰《易小傳》書籍介紹 《易小傳》共六卷,宋沈該著。此書以正體發明爻象之旨,以變體擬議變動之意,以求合于觀象玩辭,觀變玩占之義。其論占全用《春秋左氏傳》...
[宋]魏了翁撰《周易要義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要義〗十卷。宋魏了翁(1178—1237)撰。了翁字華父,號鶴山,邛州蒲江(今屬四川)人,慶元進士,官至資政殿大學士,...
《周易經傳集解》南宋林栗撰,三十六卷,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林栗以《周易經傳集解》傳世,其易學觀具有漢宋兼采的特色。象數的運用,雖為其易學的重要特色,但義理思想仍為主...
《周易玩辭集解》介紹 《周易玩辭集解》十卷,清查慎行撰。查慎行,字悔余,浙江海寧人,晚筑初白庵以居,號初白老人。康熙癸未進士,官翰林院編修。此為初白數十年究心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