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董真卿(生卒年不詳)解說《周易》的著作。15卷。以程、朱《易》說為主,匯集諸家之說,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見解。
全書包括4部分:
①《經傳》,編次伏羲、文王、周公之經,而輔以孔子之傳。其無經可附之傳,則總附于六十四卦之后;
②《集解》,取程頤的《伊川易傳》、朱熹的《周易本義》夾注于經文之下;
③《附錄》,以程氏的《易說》、朱氏的《語錄》各續于傳文之后;
④《纂注》,取胡一桂的《纂疏》,而增以諸家之說,并各標姓氏,以示區別。如作者自有心得,亦附之于末。
胡氏《纂疏》,堅守朱學門戶,體例、釋文亦一從朱熹。真卿雖受學胡氏,但卻認為諸儒之《易》,途雖殊而歸則同,故打破門戶之見,仍以傳注經,廣披博采,兼及象數、義理二家,以持其平,而不專以朱熹為宗,即如蘇軾、朱震、林栗之書為朱子所極力排斥,真卿亦錄之。所以此書乃是廣集前代,特別是宋代不同《易》學流派之說的集大成之作,內容宏闊充實。尤其是作者摒棄學派之爭、門戶之見的治《易》態度和方法,為后世學者所取。唯其將《彖傳》、《大象》附于每卦爻辭之后,與通行注疏頗不一致,受到《四庫》館臣的批評。有明洪武戊辰(1388)務本堂刊本、清《通志堂經解》本、《四庫全書》本。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《四庫易學叢書》亦收入此書。
《讀易詳說》,亦稱《讀易老人解說》,共十卷,南宋李光撰。 李光(1078-1159),字泰發,一字泰定,號轉物居士,越州上虞(今屬浙江)人,從師劉安世,崇寧五年...
[清]納蘭性德輯編《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》介紹 〖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〗八十卷。清納蘭性德(1654-1685)輯編。性德,原名成德,字容若,號楞伽山人,滿州正黃...
[宋]易祓撰《周易總義》 [宋]易祓撰《周易總義》書籍介紹 二十卷,宋易祓著。前有門人陳章序稱:“祓侍經筵日,嘗以是經進講”;又稱:“祓別有《易學舉偶》四卷...
[南宋]楊萬里撰《誠齋易傳》繁體版:簡介 書名:《誠齋易傳》 作者:楊萬里 撰[宋] 版本:欽定四庫全書 《誠齋易傳》為宋朝楊萬里所撰,萬里字廷秀,自號誠齋...
〖周易口義〗十二卷。北宋胡瑗(993—1059)口授,弟子倪天隱記述。瑗字翼之,學者稱安定先生,泰州海陵(今江蘇泰縣)人,受范仲淹推薦,由布衣官校書郎,歷官太常...
《周易本義集成》元熊良輔撰。12卷。良輔字任重,號梅邊。南昌人,生平不詳。此書主要輔翼朱熹《周易本義》,但也有不少地方與朱意不同。收入《通志堂經解》、《四庫全書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橫渠易說 底本出處: ?網絡通行版本 作品別名: 無 參校版本: 網絡通行版本 作者: 北宋張載 初次點校: 簡校 創作年代: ...
《周易淺釋》四卷,清潘恩榘著。有弟子林光迪跋,敘其師大意,以彖多言象,而變在其中;爻多言變,而象在其中。爻無所不包,舊說一概進入身心政治上去,而遺卻許多道理,不...
《大易粹言》主要內容是,南宋方聞一輯。聞一為舒州人。其時,曾種知舒州,命聞一編輯此,以供閱讀,種字獻之,福建泉州人。〖大易粹言〗十卷。南宋方聞一輯。聞一為舒州(...
宋朱熹(1130-1200)撰,宋朱鑒(1190-258)編。哲學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二十三卷。朱鑒字子明,朱熹長孫,以蔭補迪功郎,官至湖廣總領。見《閩中理淵源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