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《易本義附錄纂疏》(周易本義附錄纂注)由元代胡一桂著,為注釋《易本義》之作。全書共十五卷,包含:上下經、《彖傳》》上下、《象傳》上下、《系辭傳》上下、文言傳、說卦傳、序卦傳、雜卦傳、五贊、筮儀、圖錄。此內含元刻本、清康熙十二年通志堂刊本兩種。
是書以朱熹《周易本義》為宗,采輯朱熹有關論《易》語錄附錄之,又收集諸儒論《易》之語,去取別裁,皆以朱熹《本義》為斷,故名《易本義附錄纂疏》。纂疏者,纂集疏通也。
元人研究朱子易學的首要成就在于對朱子易學著作的注釋和闡發,其中又尤以胡方平、胡一桂父子影響較大。胡方平師從黃榦弟子董夢程,乃朱學正傳。所著《易學啟蒙通釋》,為現存第一部注釋《易學啟蒙》之作。其書以胡氏己說結合朱子論《易》文字,并引朱子門人九家之語,對《啟蒙》進行疏釋,總體以尊朱為主,但也有在朱子基礎上推衍發展者。胡一桂易學得自家傳,所著有《易本義附錄纂注》《周易本義啟蒙翼傳》。約在至元二十五年(1288),《易本義附錄纂注》之初定本纂成,為現存第一部注釋《易本義》之作。
此書原為汪憲振綺堂舊藏,清咸豐十一年 (1861) 后歸錢唐丁氏八千卷樓,時已殘存十卷(存《彖傳》》上下、《系辭下傳》《文言傳》《說卦傳》《序卦傳》《雜卦傳》《五贊》《筮儀》《朱子本義后圖》)。
鈐:慎獨齋、薊北李氏、東海郡圖書印、雲間徐地、張子望印、張子望文房印等,沈津先生謂前四印甚舊,然不能考知為何人。丁丙以為 “當為明代收藏家”。入清后,納蘭成德(納蘭性德)據其刻入《通志堂經解》,其時卷首《卦圖》部分已佚。其后轉歸汪憲,卷中鈐 “汪魚亭藏閱書” 印可證,《振綺堂書目》曰:“《周易十傳》五冊,十三卷。元胡一桂撰,云間徐氏藏元刊本。” 可見汪氏收得時,該本上下經部分已佚。約在咸豐十一年之后,此本又轉歸丁丙,故卷中有 “泉堂丁氏竹舟申松丙辛酉以后所得” 諸印,丁氏收得時復佚《象傳》上下與《系辭上傳》,僅存十卷。清末丁氏藏書轉歸江南圖書館,此本亦在其中,故傅增湘先生謂 “江南圖書館存十卷”,柳詒徵 1928 年主持編纂之《盋山書影》亦收錄此本書影四幅。約于抗日戰爭時期流出至香港。
《周易玩辭集解》介紹 《周易玩辭集解》十卷,清查慎行撰。查慎行,字悔余,浙江海寧人,晚筑初白庵以居,號初白老人。康熙癸未進士,官翰林院編修。此為初白數十年究心《...
[宋]趙汝楳撰《周易輯聞》作者簡介 趙汝楳,商王元份七世孫,資政殿大學士善湘之子。理宗時官至戶部侍郎。有《周易輯聞》六卷、附《易雅》一卷、《筮宗》一卷(內府藏本...
[北宋]司馬光撰《溫公易說》書籍介紹 《溫公易說》共六卷。司馬光(1019~1086)撰。司馬光,字君實,號迂叟,世稱涑水先生,北宋陜州夏縣(今山西夏縣)人。封...
《執象易注》介紹 本書為網絡轉載,未找到作者姓名,如您有此佳作版權,還望與我們聯系 網址地址:https://www.xshiqi.com/ 《執象易注》目錄 ...
[唐]史徵撰《周易口訣義》簡介 〖周易口訣義〗六卷。唐史徵撰。史徵,生平不詳,據《崇文總目》載,知為河南人,《直齋書錄解題》考其為唐或五代人,朱彝尊《經義考》定...
〖周易新講義〗十卷。宋耿南仲(?—1129)撰。南仲字希道,河南開封人。元豐進士,政和中以禮部員外郎為太子右庶士,遷寶文閣直學士、在東宮十年。欽宗即位,擢尚書左...
陳法撰《易箋》書籍介紹 《易箋》·八卷(山東巡撫采進本) 國朝陳法撰。法字定齋,貴州安平人。康熙癸巳進士。官至直隸大名道。其書大旨以為《易》專言人事,故彖爻之辭...
《大易粹言》主要內容是,南宋方聞一輯。聞一為舒州人。其時,曾種知舒州,命聞一編輯此,以供閱讀,種字獻之,福建泉州人。〖大易粹言〗十卷。南宋方聞一輯。聞一為舒州(...
[清]張英著《易經衷論》書籍介紹 〖易經衷論〗二卷。清張英(1637-1708)著。英字敦復,江南桐城(今屬安徽)人。康熙進士,十六年設南書房,他首中入選,一時...
厚齋易學》·五十二卷(永樂大典本) 宋馮椅撰。椅字儀之,一作奇之,號厚齋,南康都昌人。《宋史·馮去非傳》云:“父椅,家居授徒,所著《易書詩語孟輯說》等書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