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卷,宋蔡淵著。朱彝尊《經義考》作四卷,佚一卷,存三卷。而此本唯存上、下經,名《周易卦爻經傳訓解》。董真卿《周易會通》說此書以《大象》置卦辭下,《小象》置各爻辭后,皆低一格別之。此本與之合。但書名多“卦爻”二字,疑為書賈所增。解說上經、下經,大旨主于義理之學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案朱彝尊《經義考》:蔡淵《周易經傳訓解》四卷,注曰‘存三卷’。此本惟存上下經二卷,題曰《周易卦爻經傳訓解》,與朱彝尊所記不符。據董真卿《周易會通》稱:此書以《大象》置卦辭下,以《彖傳》置《大象》后,以《小象》置各爻辭后,皆低一字,以別卦爻。與此本體例相合,知非贗托。
蔡淵(1156—1236)南宋理學家、教育家,字伯靜,號節齋,建州建陽(今屬福建)人,蔡元定長子。生而聰明,其質純粹,窮天地之理,盡人物之性,博通五經,遍覽子史,內師其父,外事朱熹,先后在朱熹的武夷精舍、建陽滄州精舍從學。“淵既受學家庭,而又遍友黃干、張治諸賢,清修苦節,有父風,與弟沉躬耕不仕”,偽學之禍起,父元定春陵之謫,弟蔡沈相隨侍父,淵公事母治家,教育子侄。父喪,筑廬于墓側,泣血三年。文公高弟黃干、廖德明、萬人杰,李閎祖,熊剛大、葉錄、真德秀、陳宓、黃自然、劉鑰、皆執經抱藝,以質其學問出處之實。詢理亂之由。留意宗法,繼父志修成正、續二集族譜,建祠堂立儀約,整整有條內外有序,男女有班各供其職。嘗賦詩曰:“屈指樞衣四十年,自憐須鬢已皤然。久知軒冕應無分,但覺溪山若有緣。下學功夫漸未到,先天事業敢輕傳?祗今已飽煙霞疾,更乞清溪著釣船。”后隱居九峰山,任婺州教授。
朝議大夫宋茲贊曰:“天挺英才,識達廣愽,克紹厥先,洞明圣學。道深先天,學開后覺,不干利祿,韜光林壑。盛 德日新,榮庸天爵,教育賢才,君子三樂。”
【臣】等謹案:周易經傳訓解二卷,宋蔡淵撰。淵字伯靜,號節齋,建陽人。案朱彞尊經義考,蔡淵周易經傳訓解四卷,註曰存三卷。此本惟存上下經二卷,題曰周易卦爻經傳訓解,與彝尊所記不符。據董真卿周易會通,稱此書以大象置卦辭下,以彖傳置大象後,以小象置各爻辭後,皆低一字以別卦爻,與此本體例相合,知非贋託。然楷又言其繫詞、文言、說卦、序卦、雜卦亦皆低一字,則此本無之。又經義考載淵弟沈後序,稱易有太極之說,知至知終之義,正直義方之語,皆義理之大原,為後學之至要,實發前賢之所未發云云。其文皆在繫詞、文言,則是書原解繫辭、文言諸篇,確有明證,非但解卦爻,不應揭卦爻以標目。蓋楷所見者四卷之全本,彝尊所見佚其一卷,此本又佚其一卷,傳寫者諱其殘缺,因於書名增入卦爻二字。若原本但解上下經者,此書賈作偽之技,不足據也。今刪去卦爻二字,仍以本名著録,存其真焉。
乾隆四十五年七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別稱】:周易經傳訓解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8冊?經部12?易類
易翼述信清王又樸撰。十二卷。《詩禮堂全集》本。此書解《易》,專主《十翼》之義,而兼采諸家之論以為說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是編經傳次序,悉依王弼舊本,而冠以讀...
清)惠棟撰《周易述》介紹〖周易述〗二十三卷。清惠棟(1697—1758)撰。惠氏為清初《易》漢學的代表人物,治經墨守漢儒成說,崇古文經學,以為“凡古必真,凡漢必...
周易孔義集說清沈起元撰。二十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大旨,以《十翼》為孔子所作,學《易》者當以此為主,因取明高攀龍《周易孔義》之名,別加纂集;所錄古今《易》說無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橫渠易說 底本出處: ?網絡通行版本 作品別名: 無 參校版本: 網絡通行版本 作者: 北宋張載 初次點校: 簡校 創作年代: ...
底本:文淵閣《四庫全書》第35冊?經部29?易類《易象正》·十六卷(福建巡撫采進本)明黃道周撰。道周字幼元,一字螭若,漳浦人。天啟壬戌進士。崇禎中官至少詹事。明...
周易古經白話-劉大鈞 劉大鈞《周易古經白話解》【經傳合輯】內容介紹 《周易經傳白話解》內容簡介:《周易》是群經之首,是經典中之經典,哲學中之哲學,謀略中之謀略。...
清)朱軾撰《周易傳義合訂》全文在線閱讀[/caption] [清]朱軾撰《周易傳義合訂》介紹 〖周易傳義合訂〗十二卷。清朱軾(1665—1736)撰。軾字若瞻,...
周易參義十二卷。元梁寅撰。寅字孟敬,新喻(今屬江西)人。元末明初經學家。世業農,家貧。寅自力于學,淹貫百家。元末召集慶路儒學訓導,以親老辭。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...
[北宋]司馬光撰《溫公易說》書籍介紹 《溫公易說》共六卷。司馬光(1019~1086)撰。司馬光,字君實,號迂叟,世稱涑水先生,北宋陜州夏縣(今山西夏縣)人。封...
[宋]方寔孫撰《淙山讀周易》點校說明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9冊?經部13?易類 [宋]方寔孫撰《淙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