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3冊?經部17?易類
〖周易程朱傳義折衷〗三十三卷。元末明初趙采撰。采字德亮,號隆齋,潼川(今四川三臺縣)人,其他不詳。此書用注疏本,節錄程頤《易傳》、朱熹《本義》之說,再益增以語錄諸書,列之于前,而名以己說附列于后,是謂“折衷”。所注僅上、下經,大蓋因為程頤所傳不及《系辭》以下,故采亦仍之。書前冠趙氏自序,認為有了康節邵雍推明伏羲,文王之卦畫,象數之學遂得以顯著;有了伊川程頤推衍孔子之意,而卦畫之理遂明。武夷朱熹作《本義》,厘正上、下經十翼,才始還其舊作;邵雍發揮先天之說,雖然其本義專主卜筮,但在于門人問答中又認為《易》中先儒舊說皆不可廢棄,但互體、飛伏、納甲之類卻未及深索。故趙氏認為,當時學者覽讀《周易》,應當由邵、程、朱三先生之說溯而上之,此即為其撰書的宗旨。所以,其書雖然以宋學為宗,但卻能兼及象數變互,頗存古義,并不圃于門戶之見,源流不同而排斥他說。唯其割裂《周易》本義,而附于朱子《本義》,尚顯失當,但此舉自胡廣修《周易大全》始,趙氏僅是因襲。宋末元初,學者們對程、朱學派的紛爭時有調和之意,趙氏此書,也意本于此。從一定意義上說,《周易》之學只有廣集眾家之說,取長補短,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,并能逐漸于原旨吻合。由此而論,此書的學術價值頗高,同時,它亦代表了元人治《易》的又一種方法。有《四庫全書》本。
明魏濬撰。濬字蒼水,松溪人。萬歷甲辰進士。官至右僉都御史,巡撫湖廣。內容簡介易義古象通八卷(浙江巡撫采進本)是書前有《明象總論》八篇,一曰《原古象》二曰《理傳象...
[明]錢一本撰《像象管見》 [明]錢一本撰《像象管見》書籍簡介 〖像象管見〗九卷。明錢一本(1539-1610)撰。此書不取京房、焦贛諸說,又不取陳摶、李之...
元代董真卿(生卒年不詳)解說《周易》的著作。15卷。以程、朱《易》說為主,匯集諸家之說,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見解。全書包括4部分:①《經傳》,編次伏羲、文王、周公之...
[元]龍仁夫撰《周易集傳》 [元]龍仁夫撰《周易集傳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集傳〗八卷。元龍仁夫撰。仁夫字觀復,廬陵(今江西吉安)人,曾薦為江浙儒學副提舉,辭而不就,...
內容簡介《周易禪解》是智旭為了融合儒佛思想,47歲時所著。其以禪解《易》,一是從佛法的角度,用“約佛法釋”的形式,如一約果后垂化,二經秉教進修,一約佛果八相,二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07冊?經部01?易類 (清)惠棟《增補鄭氏周易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新本鄭氏周易易類提...
[清]陳夢雷撰《周易淺述》介紹: 〖周易淺述〗八卷。清陳夢雷(1651—1741)著。夢雷字省齋。一字則震,晚號松鶴老人,侯官(今福建閩侯)人。康熙初進士,官翰...
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 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書籍介紹 九卷,宋張根著。書用王弼注本,詮釋主義理,不及象數,亦不言《河圖》、《洛書》。注文簡要。末附序語...
底本:文淵閣《四庫全書》第35冊?經部29?易類《易象正》·十六卷(福建巡撫采進本)明黃道周撰。道周字幼元,一字螭若,漳浦人。天啟壬戌進士。崇禎中官至少詹事。明...
〖易學變通〗六卷。元曾貫撰。貫字傳道。江蘇泰和人。曾舉天歷鄉試,官紹興府照磨。元季兵亂,棄官家居,鄉人推率義軍,戰敗而歿,著《四書類辨》、《學庸標旨》諸書。是書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