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3冊?經部17?易類
〖周易程朱傳義折衷〗三十三卷。元末明初趙采撰。采字德亮,號隆齋,潼川(今四川三臺縣)人,其他不詳。此書用注疏本,節錄程頤《易傳》、朱熹《本義》之說,再益增以語錄諸書,列之于前,而名以己說附列于后,是謂“折衷”。所注僅上、下經,大蓋因為程頤所傳不及《系辭》以下,故采亦仍之。書前冠趙氏自序,認為有了康節邵雍推明伏羲,文王之卦畫,象數之學遂得以顯著;有了伊川程頤推衍孔子之意,而卦畫之理遂明。武夷朱熹作《本義》,厘正上、下經十翼,才始還其舊作;邵雍發揮先天之說,雖然其本義專主卜筮,但在于門人問答中又認為《易》中先儒舊說皆不可廢棄,但互體、飛伏、納甲之類卻未及深索。故趙氏認為,當時學者覽讀《周易》,應當由邵、程、朱三先生之說溯而上之,此即為其撰書的宗旨。所以,其書雖然以宋學為宗,但卻能兼及象數變互,頗存古義,并不圃于門戶之見,源流不同而排斥他說。唯其割裂《周易》本義,而附于朱子《本義》,尚顯失當,但此舉自胡廣修《周易大全》始,趙氏僅是因襲。宋末元初,學者們對程、朱學派的紛爭時有調和之意,趙氏此書,也意本于此。從一定意義上說,《周易》之學只有廣集眾家之說,取長補短,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,并能逐漸于原旨吻合。由此而論,此書的學術價值頗高,同時,它亦代表了元人治《易》的又一種方法。有《四庫全書》本。
[清]張次仲撰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玩辭困學記〗十五卷。明張次仲(1589—?)撰。次仲字元□,號侍軒,一號鈍庵,浙江海寧人。天啟元年(1621)舉...
《讀易述》(又名《洗心齋讀易述》)十七卷。明潘士藻著。潘士藻(1537—1600)字去華,號雪松,江西婺源人。萬歷十一年(1583)進士,歷官御史,謫廣東布政司...
周易孔義集說清沈起元撰。二十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大旨,以《十翼》為孔子所作,學《易》者當以此為主,因取明高攀龍《周易孔義》之名,別加纂集;所錄古今《易》說無...
[清]張英著《易經衷論》書籍介紹 〖易經衷論〗二卷。清張英(1637-1708)著。英字敦復,江南桐城(今屬安徽)人。康熙進士,十六年設南書房,他首中入選,一時...
《周易像象述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像象述〗五卷。明吳桂森撰。吳桂森字叔美,江蘇無錫人。曾隨顧憲成、高攀龍講學于東林書院。又于萬歷三十八年(1610)從師錢一本學《易...
[宋]鄭汝諧撰《易翼傳》 [宋]鄭汝諧撰《易翼傳》書籍介紹 宋鄭汝諧撰。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二卷。一名《東谷先生易翼傳》、《東谷易翼傳》。宋程頤曾撰《易傳》,鄭汝...
書籍簡介 南宋董楷撰。十四卷。《通志堂經解》本。此書將程頤《周易程氏傳》和朱熹《周易本義》合為一帙,并采輯程、朱論《易》之說別見他書者作為附錄,故題曰《傳義附錄...
《周易玩辭集解》介紹 《周易玩辭集解》十卷,清查慎行撰。查慎行,字悔余,浙江海寧人,晚筑初白庵以居,號初白老人。康熙癸未進士,官翰林院編修。此為初白數十年究心《...
〖易學變通〗六卷。元曾貫撰。貫字傳道。江蘇泰和人。曾舉天歷鄉試,官紹興府照磨。元季兵亂,棄官家居,鄉人推率義軍,戰敗而歿,著《四書類辨》、《學庸標旨》諸書。是書...
點校信息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31冊?經部25?易類 [明]陳士元撰《易象鉤解》介紹 〖易象鉤解〗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