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王宗傳撰。30卷。王宗傳字景孟,寧德(今福建寧德縣)人,一說臨安(今浙江臨安縣)人。其書唯憑心悟,力斥象數之弊,與楊簡《慈湖易傳》宗旨相同。其說力斥象數,而宗王弼之說。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謂其學“與楊簡《慈湖易傳》宗旨相同”,并認為此書與楊簡書是“以禪言《易》”的最早代表作。朱彝尊《經義考》據書前有寧德林焞《序》,稱與王宗傳“生同方,學同學,同及辛丑第”語,斷王氏為寧德人無疑,其說可從。宗傳于宋孝宗淳熙八年(1181年)舉進士,登第之三年官韶州教授,越二年而書成,大書其影曰“三十之卷易書,自謂無愧三圣。” (林《序》) 其自信如此。收入《四庫全書》、《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》。
《童溪易傳》作為南宋中期出現的一部易傳, 既上承胡瑗、程頤以義理說《易》的傳統,又吸收了楊萬里借史事說《易》的方法。其尤為特出處,則在于從天道與人性相貫通的角度解釋《周易》,如《四庫提要》所評論的:“祖其玄虛,索諸性天”,開創了《周易》 詮釋的一種新傳統。
王宗傳,字景孟,寧德人。淳熙八年進士。官韶州教授。董真卿以為臨安人。朱彝尊《經義考》謂是書前有寧德林焞《序》,稱與宗傳生同方,學同學,同及辛丑第,則云臨安人者誤矣。
撰《童溪易傳》三十卷。宗傳之說,大概祧梁、孟而宗王弼,故其書惟憑心悟,力斥象數之弊,至譬於誤注《本草》之殺人。焞《序》述宗傳之論,有“性本無說,圣人本無言”之語,不免涉於異學,與楊簡《慈湖易傳》宗旨相同。蓋弼《易》祖尚玄虛以闡發義理,漢學至是而始變。宋儒掃除古法,實從是萌芽。然胡、程祖其義理,而歸諸人事,故似淺近而醇實。宗傳及簡祖其玄虛,而索諸性天,故似高深而幻窅。考沈作喆作《寓簡》,第一卷多談《易》理,大抵以佛氏為宗。作喆為紹興五年進士,其作《寓簡》在淳熙元年,正與宗傳同時。然則以禪言《易》,起於南宋之初。特作喆無成書,宗傳及簡則各有成編,顯闡別徑耳。《春秋》之書事,《檀弓》之記禮,必謹其變之所始,錄存是編,俾學者知明萬歷以后,動以心學說《易》,流別於此二人。亦說《周禮》者存俞庭椿、邱葵意也。
【臣】等謹案:《童溪易傳》三十卷,宋王宗傳撰。宗傳字景孟,寧德人,淳熙八年進士,官韶州教授,董真卿以為臨安人。朱彛尊經義考謂是書前有寧德林焞序,稱與宗傳生同方,學同學,同及辛丑第,則云臨安人者誤矣。宗傳之說,大概祧梁、孟而宗王弼,故其書惟憑心悟,力斥象數之弊,至譬於誤注本草之殺人。焞序述宗傳之論,有性本無說,聖人本無言之語,不免涉於異學,與楊簡慈湖易傳宗旨相同。蓋弼易祖尚元虛以闡發義理,漢學至是而始變,宋儒掃除古法,實從是萌芽。然胡、程祖其義理而歸諸人事,故似淺近而醇實,宗傳及簡祖其元虛而索諸性天,故似高深而幻窅。考沈作喆作寓簡第一卷,多談易理,大抵以佛氏為宗。作喆為紹興五年進士,其作寓簡在淳熙元年,正與宗傳同時。然則以禪言易,起於南宋之初,特作喆無成書,宗傳及簡則各有成編,顯闡別經耳。春秋之書事,檀弓之說禮,必謹其變之所始,録存是編,俾學者知明萬歷以後,動以心學說易,流別於此二人,亦說周禮者存俞庭椿、邱葵意也。
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7冊?經部11?易類
《周易傳注》七卷。清李塨(1659—1733)撰。塨字剛主,號怒谷,河南蠡縣人。康熙舉人,曾游學南北,與萬斯同交往,晚年授通政學士。師承顏元之學,時稱“顏李學派...
學易記,元代李簡撰。《四庫全書》著錄。是書博采子夏《易傳》等64家解《易》之說,一一標示姓氏。其不注姓氏者,則為李簡之新意。撰寫體例大致依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。...
[南宋]楊萬里撰《誠齋易傳》繁體版:簡介 書名:《誠齋易傳》 作者:楊萬里 撰[宋] 版本:欽定四庫全書 《誠齋易傳》為宋朝楊萬里所撰,萬里字廷秀,自號誠齋...
[宋]沈該撰《易小傳》書籍介紹 《易小傳》共六卷,宋沈該著。此書以正體發明爻象之旨,以變體擬議變動之意,以求合于觀象玩辭,觀變玩占之義。其論占全用《春秋左氏傳》...
明魏濬撰。濬字蒼水,松溪人。萬歷甲辰進士。官至右僉都御史,巡撫湖廣。內容簡介易義古象通八卷(浙江巡撫采進本)是書前有《明象總論》八篇,一曰《原古象》二曰《理傳象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3冊?經部17?易類 (元末明初)趙采撰《周易程朱傳義折》介紹 〖周易程朱傳義折衷〗...
易翼述信清王又樸撰。十二卷。《詩禮堂全集》本。此書解《易》,專主《十翼》之義,而兼采諸家之論以為說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是編經傳次序,悉依王弼舊本,而冠以讀...
《周易本義通釋》為對易經的注釋書。元胡炳文撰。12卷,書前有延祐丙辰(1316)自序。此書據朱熹《周易本義》,折衷是正,并采諸家《易》解,互相發明,初名《精義》...
說明 大體來說,漢代易學是以象數易為主流,這種風氣到了魏晉時代有了很大的轉變,其中最具代表的,當以當時的青年才俊王弼為代表。王弼雖然只有短短24歲的生命,但他的...
《仲氏易》書籍介紹 國朝毛奇齡撰。奇齡一名甡,字大可,號秋晴,一曰初晴。又以郡望稱西河,蕭山人。康熙己未以廩監生召試博學鴻詞,授檢討。初,奇齡之兄錫齡邃於《易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