厚齋易學》·五十二卷(永樂大典本)
宋馮椅撰。椅字儀之,一作奇之,號厚齋,南康都昌人?!端问贰ゑT去非傳》云:“父椅,家居授徒,所著《易書詩語孟輯說》等書,共二百馀卷?!苯穸嗖粋鳎┧嫛兑渍f》,尚散見《永樂大典》中??己还稹秵⒚梢韨鳌芬端沃信d藝文志》云:“寧宗時馮椅為《易輯注》、《輯傳》、《外傳》,猶以程迥、朱熹未及盡正孔傳名義,乃改‘《彖》曰’、‘《象》曰’為贊?!庇忠运濉督浖尽酚小墩f卦》三篇,改《系辭傳》上、下為《說卦》上、中。俞琰《讀易舉要》所說亦同。今檢《永樂大典》所載,但有《輯注》、《輯傳》,而無所謂《外傳》者,與舊說殊不相合。以椅《自序》核之,當日蓋各為一書。《輯注》止解《彖》、《象》,《輯傳》則尊《彖》、《象》為經,而退十翼為傳?!锻鈧鳌穭t以十翼為經,各附先儒之說,而斷以己意?!队罉反蟮洹肪幾氩怀鲆皇郑盍哑湮模s附於各卦爻下,遂并《外傳》之名而沒之。今反覆參校,釐為《輯注》四卷,《輯傳》三十卷,《外傳》十八卷。仍分三書,以還其舊?!遁嬜ⅰ范嘤霉盼模纭独へ浴贰包S裳”之“裳”作“?!?。《蒙卦》“瀆蒙”之“瀆”作“黷”,《屯卦》“磐桓”之“磐”作“般”,“邅如”之“邅”作“亶”,《師卦》“丈人”作“大人”,《旅卦》“資斧”作“齊斧”。雖異今本,而皆根舊義。至於《履》、《否》、《同人》諸卦,以為舊脫卦名宜補,《姤彖》“女壯勿用取”下以為衍女字之類,則椅之自抒所見者也?!遁媯鳌犯髫?,皆分《卦序》、《卦義》、《彖義》、《爻義》、《象占》諸目,縷析條分,至為詳悉,其蒐采亦頗博洽。如王安石、張汝明、張弼、李椿年、李元量、李舜臣、閭邱昕、毛樸、馮時行、蘭廷瑞諸家,其全書今皆不傳,尚藉是以存梗概?!锻鈧鳌匪C稡群言,亦多所闡發。其以《系辭》為《說卦》,宗吳仁杰之本,董真卿《周易會通》駁之,良允。明楊時喬《周易古今文》乃以合於《隋志》取之,斯好奇之過矣。然合觀三書,大抵元元本本,淹貫宏通,要不以一二微瑕掩也?!秵⒚梢韨鳌酚衷疲骸佰蛾柾魳耸志幹T家《易》解為一巨集,名《經傳通解》,以椅《易》解為底本,求古今解增入?!鄙w宋元之際,甚重其書。今標書亦不傳,則此書彌可寶貴矣。董真卿、胡一桂皆稱是書為《易輯》,《宋史·藝文志》作《易學》,《文獻通考》則作《厚齋易學》。考王湜先有《易學》,宜有所別,故今從《通考》之名焉。
五十二卷,宋馮椅著。馮椅字厚齋,此書為其《易》學著作匯集,故名?!端膸烊珪蜂洝队罉反蟮洹繁尽qT氏此書,舊本散佚,唯《永樂大典》尚存其文,《四庫全書》館臣據以錄出,并依《自序》所云,厘為《輯注》四卷、《輯傳》三十卷、《外傳》十八卷,凡五十二卷,合稱《厚齋易學》。宋《中興藝文志》:“寧宗時,馮椅為《易輯注》、《輯傳》、《外傳》,猶以程迥、朱熹未及盡正孔傳名義,乃改彖曰、象曰為贊又。以《隋·經籍志》有《說卦》三篇,改《系辭傳》上、下為《說卦》上、中。“其書早佚,散存《永樂大典》中。據馮椅自序,《易輯注》只解彖、象;《易輯傳》則尊彖、象為經,以十翼為傳;《易外傳》則以十翼為經,以先儒各家之說證之,而斷以己意。
【初次點?!浚憾〔欢驹俅吸c?!浚簳簾o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53冊?經部47?易類四庫提要國朝趙繼序撰。繼序號易門,休寧人。乾隆辛酉舉人。其書以象數言...
[明]董守諭撰《卦變考畧》作者簡介 董守諭,字次公,鄞縣人。舉人。魯王監國,召為戶部貴州司主事。時熊汝霖、孫嘉績首事起兵,然皆書生,不知調度。乃迎方國安、王之仁...
[宋]郭雍撰《郭氏傳家易說》書籍介紹 南宋郭雍撰。十一卷?!段溆⒌罹壅浒鏁繁?。據《宋史》記載,郭雍之父忠孝受業于程頤,著《兼山易解》;忠孝沒后,其書散佚,雍則...
【初次點?!浚憾〔欢驹俅吸c?!浚簳簾o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4冊?經部18?易類(元)王申子撰《大易緝說》提要【臣】等謹案:大易緝說十卷,元王申子撰...
《易原就正》書籍介紹 《易原就正》十二卷。清包儀著。儀字羽修,邢臺(今屬河北)人。順治間拔貢生。其自序稱:”早年聞有《皇極經世》,而無由求得其書。自順治辛卯(八...
[元]吳澄撰《易纂言》 [元]吳澄撰《易纂言》書籍介紹 〖易纂言〗十卷。元吳澄(1249-1333)撰。澄字幼清,號草廬,江西崇仁人,南宋咸淳末舉進士不第。入元...
南宋李過撰。十二卷。卷一為《序說》,卷二至卷十二為上下經。缺《系辭》、《說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雜卦》等部分。詮釋經文往往發先儒所未發。然多處割裂經文,次第顛倒,幾...
[清]張次仲撰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玩辭困學記〗十五卷。明張次仲(1589—?)撰。次仲字元□,號侍軒,一號鈍庵,浙江海寧人。天啟元年(1621)舉...
周易古經白話-劉大鈞 劉大鈞《周易古經白話解》【經傳合輯】內容介紹 《周易經傳白話解》內容簡介:《周易》是群經之首,是經典中之經典,哲學中之哲學,謀略中之謀略。...
內容簡介《周易禪解》是智旭為了融合儒佛思想,47歲時所著。其以禪解《易》,一是從佛法的角度,用“約佛法釋”的形式,如一約果后垂化,二經秉教進修,一約佛果八相,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