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周易觀彖〗十二卷。清李光地著。光地生平見《周易折中》。是書惟解說《卦傳·天地定位》一章,發明《易》理,兼證以《易》象,于數則略。其于取《系辭》“知者觀其彖辭,則思過半”二句訓解曰:“彖辭所取,或有直用其爻義者,或有通時宜而爻義吉兇準以為決者。故以是觀之,不中不遠,惟其合始終以為質,故時時物不能外”,《觀彖》之名取之于此。解“九四,重剛而不中”句,、不以“重”字為衍文;解說“履霜堅冰陰始凝也“句,不從魏《志》,作“初六履霜”;解“后得主而有常”句,不從程《傳》,增“利”字;解“蓋言順也”句,不以“順”為“慎”;以及“比吉也”句,“比之匪人”句、“同人曰”句,“小利有攸往天文也”句、“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”句、“漸之進也”句、“上九鴻漸于陸”句、“與地之宜”句,皆不從程頤《傳》、朱熹《本義》“脫誤”之說惟據《漢律》《歷志》;惟移“天一地二”二十字,從《程傳》。“能研諸侯之慮”句,惟以“侯之”二字為衍文,從《本義》。其經義多尊古本,不肯隨意改竄,猶有漢儒篤守之遺風。其說皆自抒心得,雖不甚附合程、朱之說,然“理足相明,有異同而無背觸也”。有《回庫全書》本,《李文貞公全集》《榕村全書》本。
《讀易述》(又名《洗心齋讀易述》)十七卷。明潘士藻著。潘士藻(1537—1600)字去華,號雪松,江西婺源人。萬歷十一年(1583)進士,歷官御史,謫廣東布政司...
內容簡介《周易禪解》是智旭為了融合儒佛思想,47歲時所著。其以禪解《易》,一是從佛法的角度,用“約佛法釋”的形式,如一約果后垂化,二經秉教進修,一約佛果八相,二...
[宋]魏了翁撰《周易要義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要義〗十卷。宋魏了翁(1178—1237)撰。了翁字華父,號鶴山,邛州蒲江(今屬四川)人,慶元進士,官至資政殿大學士,...
[清]張次仲撰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玩辭困學記〗十五卷。明張次仲(1589—?)撰。次仲字元□,號侍軒,一號鈍庵,浙江海寧人。天啟元年(1621)舉...
[宋]陳瓘撰《了齋易說》四庫提要 【臣】等謹案:《了齋易說》一卷,宋陳瓘撰。瓘字瑩中,延平人,元豐二年進士甲科。建中靖國初為右司諫,嘗移書責曾布及言蔡京、蔡卞之...
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點校說明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2冊?經部16?易類 [元]保巴撰《周易原旨》四庫...
〖周易窺余〗十五卷。宋鄭剛中(1088—1154)撰。剛中字亨仲,浙江金華人。紹興進士,官至禮部侍郎,依附秦檜,贊同割地求和,后出為川陜宣撫副使,謫居桂陽軍,又...
[明]熊過撰《周易象旨決錄》介紹 〖周易象旨決錄〗七卷。明熊過撰。熊過字叔仁,號南沙(或南沙子),四川富順人。喜靖八年(1529)進士、累官禮部祠祭司郎中,坐事...
陳法撰《易箋》書籍介紹 《易箋》·八卷(山東巡撫采進本) 國朝陳法撰。法字定齋,貴州安平人。康熙癸巳進士。官至直隸大名道。其書大旨以為《易》專言人事,故彖爻之辭...
周易鄭康成注四部叢刊三編經部電子書版本說明:依據版本:上海涵芬樓景印元刊本鄭玄,字康成,從馬融學,為漢代經學集大成者。馬融對於鄭玄有?鄭生今去,吾道東矣。?的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