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卦:?【坤下巽上】
觀(句)盥而不薦(句)有孚顒若【觀本音。毛氏奇齢曰:古無四聲,故漢易無音註,不得分平去二音】。
傳:大觀在上,順而巽,中正以觀天下。觀,盥而不薦,有孚顒若,下觀而化也。觀天之神道,而四時(shí)不忒。聖人以神道設(shè)教,而天下服矣。
大象:風(fēng)行地上,觀。先王以省方觀民設(shè)教。
序卦:物大然後可觀,故受之以觀。
雜卦:臨、觀之義,或與或求。
盥,王肅作觀。
毛氏奇齡曰:盥、祼通,與郊特牲灌、論語禘自既灌同。馬、鄭、虞、荀皆然。又不薦,王肅作觀薦。
毛氏曰:爻中皆觀薦之文,則不字本觀字之誤。
按:盥、灌通,是也。觀灌而觀薦,非也。不薦,未薦也。灌,禮儀正盛之時(shí),在未薦之先,誠敬之至,孚于神明,德容之著,顒?lì)勅还惭鲆病=枰詾樯舷赂懈裰螅q詩云奏假無言,時(shí)靡有爭(zhēng),而中庸曰不賞而勸,不怒而威也。觀,臨之反,二陽在上,大也,故傳曰大觀在上。坤順而巽,九五中正居尊,恭已南面,而四隂在下,順而承之,上之端拱,為天下觀,故名曰觀。觀之象如大祭然,灌地降神之初,未薦之時(shí),有孚而顒若,則下之觀之者自化。若是者何也?皆以神用也。天道之神顯于上,而四時(shí)不忒者,即聖道之神動(dòng)于上,而下民服也,所以下觀而化也。觀之體用如是。
觀四隂二陽,疑于隂長而陽消矣。不取此義者,不與臨之八月有兇同義也。陽上隂下,疑于不交而否矣。不慮其否者,巽正交而九五之德盛矣。
初六(句)。童觀(句)。小人無咎(句)。君子吝。
傳:初六童觀,小人道也。
隂柔居初,童穉之象。以下觀上,五隔三隂,所見甚少,如童穉無知,故曰童觀。然百姓日用而不知可也,君子不知其大者遠(yuǎn)者而可乎?君子無所知,則寡昧矣,羞也。
六二(句)。闚觀(句)。利女貞。
傳:闚觀女貞,亦可醜也。
觀者,顯示之象,必親見而後能感。九五在上,以近為光,二雖中正,然體居乎內(nèi),晦于二隂之中,難以言觀。第有應(yīng)于上,若內(nèi)之闚乎外,故曰闚觀。夫處內(nèi)窺外,所見無多,女子之事也。坤隂柔在中,故利女貞,言僅利乎此爾。如其為丈夫也,則不近天子之光,而守拘墟之見,其何所利乎?來氏知德曰:觀卦利近不利遠(yuǎn),六二中正,又與五應(yīng),乃曰闚觀,則不利于遠(yuǎn)可知矣。
六三(句)。觀我生進(jìn)退。
傳:觀我生進(jìn)退,未失道也。
三處下之上,將賓乎王者也。然猶隔于四,當(dāng)進(jìn)未進(jìn),而三以柔居之,上九為應(yīng),能自審以為觀者也,故曰觀我生。進(jìn)退與童觀之小、闚觀之陋異矣。我生,猶言我身。
六四(句)。觀國之光(句)。利用賓于王。
傳:觀國之光,尚賓也。
九五,王也,剛健中正,照耀四方,光也。六四柔順,地分親切,正觀于五,故曰觀國之光。五,觀之主也,則四為賓,為五所禮,故利用賓于王,猶記所謂賓興者也。
九五(句)。觀我生(句)。君子無咎。
傳:觀我生,觀民也。
觀我生與上文觀我生進(jìn)退異。彼所觀者,出處之大閑也;此所觀者,皆以觀我身也。斯民之從違,由我身之得失。君子身為民極,九五之觀乎羣隂者,皆所以觀己也。傳所謂觀民者,正所以觀我生之實(shí)也。何也?陽剛中正,自新以新民,而自省之深者也。
上九:(句),觀其生(句)。君子無咎。
傳:觀其生,志未平也。
上九不如九五之位,而陽剛之德與九五同,足為羣下所觀。居觀之極,自處甚高,其身雖不居乎觀之正,而德望尊隆,足係民望。五尚而崇之,不敢少自菲薄,方輔五之觀以為觀,志有寧乎?未也。傳所謂平者寧也,彖所謂其生者別乎觀之主也,其生謂五也。
[/erphpdown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