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(fù)卦:?【震下坤上】
錯姤|綜剝【上下】易豫|互坤|初九變坤|六二變臨|六三變明夷|六四變震|六五變屯|上六變頤
復(fù):亨。出入無疾,朋來無咎;反復(fù)其道,七日來復(fù)。利有攸往。
【復(fù),古作 ,又加○從天與日月之行會意。
○其卦下震上坤,自坤初變,京氏以為子月之卦也。剝窮上反下,故為復(fù)。復(fù)即貞下起元之初,故既復(fù)即亨矣。陽之初復(fù),若自外入而為主于內(nèi),又將自內(nèi)而出,其出入皆無疾也。五隂非朋,而皆將反為陽,則為吾朋而來者,自無二心矣。蓋天運循環(huán),無往不復(fù),自隂生午中,歷未至亥而成坤,與乾相反,至此陽生于中,而乾乃復(fù)來,所歷者凡七支。此隂六陽六迭運之常,而剝之不利有攸往者,仍利有攸住矣。言日不言月,據(jù)陽言之】。
復(fù),亨,剛反。動而以順行,是以出入無疾,朋來無咎。
【以卦用、卦德釋卦辭。初為卦主,一陽初反,似乎未亨,而剛既來反,則此即乾元之始而亨者也。君子當剝之時,宜止而止,其止也順而止。當復(fù)之時,宜動而動,其動也以順行。蓋初乃乾用其九于坤,故并能以坤行也。內(nèi)能用其動,是以出入無疾。外并能以坤行,是以朋來無咎】。
反復(fù)其道,七日來復(fù),天行也。利有攸住,剛長也。復(fù)其見天地之心乎?
【陽極而姤,亦天之行。由姤而遯而否而觀,亦隂之長,然非天地之心也。天地以生物為心,積隂之下,其心幾不可見,至此乃復(fù)見之。
○亥月純隂,天心未嘗?息,但元藏于貞,無端倪可見。一亨之後,萬物發(fā)生,天地之元散在萬物,而心又不可見。故邵子曰:冬至子之半,天心無改移。一陽初動處,萬物未生時,是天心之可見,莫若斯時也。聖人之心無惡,但靜極時亦無善可見,動然後見善之端。衆(zhòng)人日逐于欲,必到靜了,紛擾都除,然後初動處略見善之端倪。蓋此復(fù)處已屬亨之初界,聖人正要人于此認出元之本體來。朱子曰:善陽惡隂,動陽隂靜,二者各不同,須推教仔細】。
雷在地中,復(fù)。先王以至日閉關(guān)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。
【商旅,坤衆(zhòng)象。不行,震在內(nèi)象。后,陽自乾來象。不省方,未涉于坤象。
○雷者,陽動而震。子月,雷在地中,人不及聞。寅月及地面,雉先聞之。卯,月出地上,人乃聞也。至曰:陽始至之日,
○○陽反,固可以出入無疾。然必安以養(yǎng)之,乃固其生生之本也。周正建子歲二月,乃東廵守,故曰后不省方。若虞夏,則是月北廵守。月令言安行以待隂陽之所定,與此義同。
○或問:善端初萌,須莊敬持養(yǎng),然後能大。朱子曰:然】。
初九:不遠復(fù),無禔悔,元吉。
【禔,九家作?,或作多,王弼作袛,朱子作祇,今從王肅。
○亥之末陽甫盡消于上,子之初陽則已復(fù)于下,是其復(fù)固不遠也。于斯時也,無所謂福,無所謂悔,渾然一乾元之始而已,故吉。
○彖言亨,據(jù)全勢言,駸駸乎其為全乾也。爻于初言元,指其所以亨,于此猶可識元也】。
不遠之復(fù),以修身也。
【夫子乃以人事言之,元,仁也。仁也者,人也。即此身而修者,在有不善未嘗不知,知之未嘗復(fù)行,其克己者,其由己者也,如是何遠之有?若實有不善而後改之,其為復(fù)也遠矣夫】。
六二:休復(fù),吉。
【人依木以息曰休,震初木象。
○二三本坤體,初自乾來,而二遂依之以復(fù),動而以順行者,二首受之矣,故吉】。
休復(fù)之吉,以下仁也。
【自乾言之謂之元,自人言之謂之仁。仁者生生之理,初仁而二依之,則以下之仁為仁矣。子貢問為仁,子曰:友其士之仁者,其諸二之休復(fù)矣】。
六三:頻復(fù),厲,無咎。
【頻,古作嚬,鄭作卑。
○居動體之上,故易失。然知即改,未嘗吝也。頻失故危,頻復(fù)故無咎】。
頻復(fù)之厲,義無咎也。
【二之休復(fù),好仁者無以尚之,義不待言也。三之頻復(fù),去不仁以為仁義,乃可見矣。然義即仁之決,以下仁之心同也。雖厲何咎?寔其厲正以勉其復(fù)】。
六四,中行獨復(fù)。
【四與初應(yīng),其變亦震,是與隂同行,而其中獨先復(fù)也】。
中行獨復(fù),以從道也。
【震大塗,道象,變震從之。
○道者,泛舉之名,不若仁義之切實。蓋上三爻同震體,而此已入坤體中也。然能從道,則亦篤志而力行矣。
○此綜剝六三,剝羣隂,皆剝陽,故三失上下。此羣隂皆欲從陽,故爻雖曰獨,而彖統(tǒng)言朋。
胡氏曰:不遠復(fù),顔子也。休復(fù),稍有待焉,曾子也。頻復(fù),日月至焉,游夏之屬。若在衆(zhòng)人中而毅然向道,則七十子皆是也】。
六五,敦復(fù),無悔。
【敦厚者,坤之德,木訥近仁,故可無悔】。
敦復(fù)無悔,中以自考也。
【卦以初為主,二三同體,四則應(yīng)之,五甚遠矣。然得坤之中,有是敦厚之質(zhì),故能以不遠復(fù)者自考,其諸私淑人者與?
○見,天心自見也。中自考,取諸人以自審也。故不遠復(fù)無形,敦復(fù)有象】。
上六,迷復(fù),兇,有災(zāi)眚。用行師,終有大敗,以其國君兇,至于十年不克征。
【災(zāi),鄭作載。
○坤為迷,四變震,故能復(fù)。上變艮,止而不遷,故不復(fù)。災(zāi)自外至,眚自內(nèi)生。本迷,眚象。加止,災(zāi)象。帥坤衆(zhòng)以艮幼子,故大敗。國君,謂初復(fù)而不終,以兇象。十年,坤數(shù)之極。
○剝之上存為碩果,復(fù)之上留為隂慝,克己之道,如用師然。私欲不至于浄盡,即天理不能以流行,而天君不泰,是以其國君兇矣。功敗于垂成,行隳于末路,任重道遠,死而後已。君子不敢以一息安,一念墮,凡以此也】。
迷復(fù)之之兇,反君道也。
【君道,即乾道也。剝反為復(fù),復(fù)反為姤,而女壯矣】。
上一章節(jié)
下一章節(ji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