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卦所以言易道之常,雜卦所以言易道變。雜卦但要取反對之義,反覆其卦,則吉兇禍福,動靜剛?cè)峤韵喾匆病P蜇宰郧ざ氯裕毯愣氯模s卦亦然。序卦反對,雜卦亦多反對,此其所同也。序卦以乾坤頤大過坎離在上篇,中孚小過在下篇,故二篇反對皆成十八卦。雜卦但以乾坤在上篇,餘盡在下篇,又自大過以下不復(fù)反對,此其所異也。以其序次錯綜,故謂之雜。然自乾至困當(dāng)上經(jīng)三十卦,實(shí)雜下經(jīng)十二卦於其中。咸至夬當(dāng)下經(jīng)三十四卦,又雜上經(jīng)十二卦於其中。則雜之中,又有不雜者存焉。又卦以乾為首而終之以夬。蓋夬以五陽決一陰,決去則又為純乾矣。故曰君子道長,小人道消,是又聖人扶陽抑陰之意也。又按《春秋傳》有屯固比入,坤安震殺之語,疑古筮書以一字?jǐn)嘭粤x者多有之。夫子雜採其辭為經(jīng)羽翼,本非創(chuàng)作。故謂之雜,未可知也。
乾剛坤柔,比樂師憂。
剛?cè)幔缘卵浴n樂,以事言。剛皆屬乾,而純乾為至剛。柔皆屬坤,而純坤為至柔。然二卦之二五皆得中,爻位剛?cè)嵊指饔邢酀?jì),非倚於一偏者。就其德之各見者,則分為剛?cè)岫1染盼寰由隙帽姡蕵贰熅哦酉露沃兀蕬n。又順在內(nèi)故樂,險(xiǎn)在內(nèi)故憂。
臨觀之義,或與或求。
以我臨物曰與,物來觀我曰求。臨卦以二陽在下徧臨四陰,而六五上六又若以上臨下。觀卦九五觀示乎下,而四陰又相率以觀乎上互有求與之意。或者,疑詞。無求與而若有求與。見為與又疑於求,見為求又疑於與也。
屯見而不失其居,蒙雜而著。
屯,震遇坎。震動故見。坎險(xiǎn)不行,居也。又以初爻言之,物始生為見。未得位居貞,居也。又合初五二爻言,九五陽在上卦之天位而顯,見也。一陽動坎險(xiǎn)之下而固守,居也。蒙,坎遇艮。坎幽昧為雜,艮光明著也。又以二爻言,全卦蒙然而生,故雜。二能治之使明,著也。又合九二上九二爻言之,九二陽在下卦之中而位幽,雜也。上九一陽止坎險(xiǎn)之外而光明,著也。《本義》就卦義論,《大全》兼取爻義。宜兼之始備。時解謂屯以事功言,才有餘而遇不足,當(dāng)養(yǎng)晦以俟時。蒙以學(xué)問言,質(zhì)不足而學(xué)有餘,宜親師以取益。意亦是,但不必拘。
震,起也。艮,止也。損益,盛衰之始也。
震艮以天道言,損益以人事言。損者人所憂,乃為盛之始。益者人所喜,乃為衰之始。倚伏之機(jī)可畏也。
大畜,時也。無妄,災(zāi)也。
剛難畜而畜之,時有適然,意外之得也。無有妄而得災(zāi),災(zāi)自外至者也,意外之禍也。
萃聚而升不來也,謙輕而豫怠也。
萃,三陰聚於下。升,三陰升於上。不來,謂升而不降也。時解以萃言君之用賢,升言臣之遇主。亦近之,不必拘舊說。輕者,一陽居下之上。不自尊大,自卑而輕。豫者,一陽居上之下。其志滿足,自肆而怠也。然豫四爻無怠意。按《來註》,謙之上六即豫之初六,故二爻皆言嗚。謙心虛,故自輕。豫志滿,故自肆。此說為勝。
噬嗑,食也。賁,無色也。
頤中有物,故曰食。賁以白賁無咎,無色而天下之賁莫尚焉。食色,人之大欲。色至賁則過,故欲返本也。
兌見而巽伏也。
兌,陰外見。巽,陰內(nèi)伏也。
隨,無故也。蠱,則飭也。
隨時行止,前無故也。蠱壞已極,後當(dāng)飭也。
剝,爛也。復(fù),反也。
五陰潰於內(nèi),爛也。一陽生於下,反也。
晉,晝也。明夷,誅也。
二卦,朝暮生殺之義。日出地上為晝,則入地下為夜也。明在下為誅傷,則明升上為生長矣。
井通而困相遇也。
往來井井,則其道通。剛為柔揜,所遇之困。自乾至此三十卦,適與上經(jīng)之?dāng)?shù)相當(dāng)。
咸,速也。恒,久也。
有感必通,故速。速則夫婦及時。其道有常,故久。久則夫婦偕老。
渙,離也。節(jié),止也。解,緩也。蹇,難也。睽,外也。家人,內(nèi)也。否泰,反其類也。
渙節(jié)與井困相反。井,以木出水,居塞而能通。渙,以水浮木,則通極而致散矣。節(jié),澤上之水為有制。困,澤下之水則枯竭矣。解難既散,多失於怠緩。蹇險(xiǎn)在前,則知阻難。睽疎而外,家人親而內(nèi)。否泰則君子小人,其類每相反也。
大壯則止,遯則退也。
慮後陽之恃壯,故不欲九四之進(jìn)而欲其止。恐前陽之不及,故不欲六二之進(jìn)欲其退也。陽進(jìn)而消,陰者慎之。陰進(jìn)而消,陽者抑之也。
大有,眾也。同人,親也。革,去故也。鼎,取新也。小過,過也。中孚,信也。豐,多故。親寡,旅也。
明且動,故多故。旅寓則所親自寡矣。此句卦名在下,變文以葉韻也。
離上而坎下也。
炎上,潤下。
小畜,寡也。履,不處也。
一陰畜陽,寡不敵眾。說隨陽進(jìn),柔能制剛也。
需,不進(jìn)也。訟,不親也。大過,顛也。姤,遇也,柔遇剛也。漸,女歸待男行也。頤,養(yǎng)正也。既濟(jì),定也。歸妹,女之終也。未濟(jì),男之窮也。夬,決也,剛決柔也。君子道長,小人道憂也。
需訟,皆主乾言。止坎之下為不進(jìn),背坎而去為不親。大過本末弱,故顛。女待男而行,所以為漸。頤以上養(yǎng)下,養(yǎng)得其正。既濟(jì)六位皆當(dāng),故定。女者,未嫁之稱。歸則女之事終也。未濟(jì)陰陽皆失位而陰不足言也,故曰男之窮。始乾終夬,則喜陽之長也。《本義》謂自大過以下卦不反對,或疑其錯簡。然以韻協(xié)之,又似非誤,未詳其義。按蘇氏蔡氏皆有改正之文。而蔡氏所改,類從而韻亦協(xié)。附錄於後,兼載胡氏之論,以備參考。
大過,顛也。頤,養(yǎng)正也。既濟(jì),定也。未濟(jì),男之窮也。歸妹,女之終也。漸,女歸待男行也。姤,遇也,柔遇剛也。夬,決也,剛決柔也。君子道長,小人道憂也。
雲(yún)峰胡氏曰,易終於雜卦,而交易變易之義愈可見矣。每一卦反復(fù)為兩卦,而剛?cè)峒獌疵棵肯喾础4俗円字x也。自乾至困三十卦,與上經(jīng)之?dāng)?shù)相當(dāng)。而雜下經(jīng)十二卦於其中。自咸至夬三十四卦,與下經(jīng)之?dāng)?shù)相當(dāng)。而雜上經(jīng)十二卦於其中。此交易之義也。或曰:此偶然爾。愚曰:非偶然也,皆理之自然也。坎離交之中者,本居上經(jīng)三十卦內(nèi),今附於下三十四卦。震艮巽兌交之偏者,本居下經(jīng)三十四卦內(nèi),今附於上三十卦。至若無反對者。上經(jīng)六卦,下經(jīng)二卦。今附於上者二卦,附於下者六卦。皆交易之義也。十二月卦氣。除乾坤外,上經(jīng)泰否臨觀剝復(fù),陰之多於陽者十二。下經(jīng)遯壯姤夬,陽之多于陰者十二。今雜卦移否泰於三十四卦之中,而陰陽之多少復(fù)如之。特在上經(jīng)者三十六畫,在下經(jīng)者二十四畫。今附於上者二十四畫,附於下者三十六畫。愈見其交易之妙爾。若合六十四卦論之,上經(jīng)三十卦,陰爻之多於陽者八。下經(jīng)三十四卦,陽爻之多於陰者亦八,今則附於三十卦者,陽爻七十二,陰爻一百八,而陰多於陽者三十六。附於三十四卦者,陽爻一百二十,陰爻八十四,而陽之多於陰者亦三十六。以反對論,上經(jīng)陰之多於陽者四,下經(jīng)陽之多於陰者亦四。今則附於上者,陽爻二十九,陰爻五十七,而陰爻多於陽者十八。附於下者,陽爻六十九,陰爻五十七,而陽爻之多於陰者亦十八。或三十六或十八,互為多少。非特見陰陽交易之妙,而三十六宮之妙愈可見矣。是豈聖人之心思智慮之所為哉。愚故曰:伏羲之畫,文王周公孔子之言,皆天也。《本義》謂自大過以下卦不反對,或疑其錯簡。今以韻協(xié)之又似非誤,未詳何義。愚竊以為,雜物撰德,非其中爻不備。此蓋指中四爻互體而言也。先天圖之左互復(fù)頤既濟(jì)家人歸妹睽夬乾八卦,右互姤大過未濟(jì)解漸蹇剝坤八卦。此則於右取姤大過未濟(jì)漸四卦,於左取頤既濟(jì)歸妹夬四卦。各舉其半,可兼其餘矣。是雖所取不能無雜,蓋此謂雜卦,而互體又其最雜者也。上三十卦終之以困,柔掩剛也。下三十四卦終之以夬,剛決柔也。柔掩剛,君子不失其所亨。剛決柔,君子道長,小人道憂矣。然則天地間剛?cè)崦肯嚯s。至若君子之為剛,小人之為柔,決不可使相雜也。雜卦之末,特分別君子小人之道言之。聖人贊化育,扶世變之意微矣。
上一章節(jié)
下一章節(ji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