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色,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第1页,97久久精品,精品理论电影

【周易下經(jīng)】第49卦-革卦?澤火革卦(離下兌上)-[明]吳桂森撰《周易像象述?卷七》

[明]吳桂森| 易經(jīng)注解| 2022-12-01 23:51:22| 0

第49卦-革卦?澤火革卦(離下兌上)

周易像象述卷七

明吳桂森撰

革,已日乃孚,元亨利貞,悔亡。

【兌澤在上,離火在下,火燃則水乾,水決則火滅】。

彖曰:革,水火相息,二女同居,其志不相得,曰革。

【息,滅息也,又為生息之義,滅息而後生息也】。

已日乃孚,革而信之,文明以說,大亨以正,革而當(dāng),其悔乃亡。天地革而四時(shí)成,湯武革命,順乎天而應(yīng)乎人,革之時(shí)大矣哉!

自夬姤至此凡八卦,自乾而坤而坎而離,一一從巽兌摩盪,過至革鼎而完,完于離九,革去故也。天地間造化無故而不新者,前日之行事,皆後來之陳跡,自然要革,革是聖人窮則變,變則通,必不可無之妙用。取象于澤火者,河圖一六【北】三八【東】二七【南】四九【西】洛書一居北三居?xùn)|不變,七居西九居南則變。此造化自然之變遷,故水木有定質(zhì)【不變】火以薪傳,金以火鎔,皆無定質(zhì)【必變】。

革之象也。有一番革,方成一番變化。其寔革中原有不革不變者在,只看水與火本相息滅,然火能乾水,水何曾滅?蒸而上者,注之還是水也。水能滅火,火何曾滅?息于此者,燃之還是火也。故滅息中有生息之妙,但見一番變化耳。二女同居,各一其志,論本性自不相得,若能變化,自可相得,只要經(jīng)一番改革耳,此革之義也。水火句見自然有革之妙,二女句見不可無革之用。

【與暌卦二女不同行,其義有別】。

只是這革,卻蚤一時(shí)不得,遲一時(shí)不得,有一個(gè)恰當(dāng)之候在,巳日是也。何為巳日?坎離居陰陽之中,戊土藏于坎,陽生子中也,為戊日,主生物。已土藏于離,陰生午中也,

【戊即艮土,已即坤土】。

為已日,主成物。必到巳日,則陽生之信,轉(zhuǎn)為陰成之信。已日而革,正是氣化更易時(shí)候。當(dāng)此而革,革自成孚,所謂革而信之也。言其德內(nèi)則文明,文明內(nèi)藴,則革中之美,一一無不具備。文明而以說說在外,則其革之適當(dāng)一一中乎?人心如此,豈不大亨以正?這纔是革而當(dāng)悔,所以亡,謂之曰乃亡。可見非巳日,非明以說,都稱不得。當(dāng)革而未當(dāng)悔,有不可勝言者矣。聖人致謹(jǐn)于革如此。看革只看四時(shí),春榮夏茂,都是生長(zhǎng)之氣。到了秋,忽然轉(zhuǎn)而為肅殺收歛之氣。天地若變換一番,然萬物卻于此成就結(jié)實(shí)。不是這一革,如何成得四時(shí)?上澤下火,正是自夏轉(zhuǎn)秋時(shí)候也。邵子曰:三皇之世如春,五帝之世如夏,便都如生長(zhǎng)氣候。三王之世如秋,便當(dāng)了肅殺時(shí)令。所以湯、武不得不革。德轉(zhuǎn)而為功,揖遜轉(zhuǎn)而為征誅,這都是天命自然,謂之革命。所以合諸天理而順,質(zhì)諸人心而當(dāng)。不革不成,造化征誅之事,仍無改于揖遜,何也?其時(shí)然也。革之時(shí),豈不大矣哉!南面而聽天下者,必先有自坎歷震生天下之德,然後可言自離歷兌成天下之功,如此方是巳日。蓋生物之德已完,而成物之候斯至。若未有以生之,但曰何以成之,非已日之義也。以此孚天下,天下其誰信之?

象曰:澤中有火,革;君子以治歷明時(shí)。

澤中有火,澤上行,火下伏,正是秋夏之交。革象治歷明時(shí)天運(yùn)時(shí)至則革,君子亦時(shí)至則革。日有新,無日不革;時(shí)有習(xí),無時(shí)不革。君子之治歷明時(shí)也。

【月令中王者隨時(shí)行事,方謂之治歷】。

觀歷極可見革象。

初九,鞏用黃牛之革。

象曰:鞏用黃牛,不可以有為也。

【雖當(dāng)革時(shí),居初無應(yīng),未可有為。鞏,固也。黃,中也。牛順物,常堅(jiān)確固守,而不可以有為。聖人之于變革,其謹(jǐn)如此】。

六二,巳日乃革之,征吉,無咎。

象曰:已日革之,行有嘉也。

九三,征兇,貞厲。革言三就,有孚。

象曰:革言三就,又何之矣。

革主全在六二,一柔是離中之黃牛,所謂成物之已土,此也。初九尚去二一位,是革時(shí)而未至巳日者,故初之道在一心,從二不到巳日不輕。革是二之中,待初而完固,故曰鞏用黃牛之革,言初專一用二之信也。這是時(shí)未可為,不輕于有為,革之始事只當(dāng)如此,二則正可以有為之時(shí),于此而革巳日之革也,所以云乃革【乃字有力】。

如此征,自然有吉無咎。如二之征,二五方合而成孚,美之所會(huì),曰行有嘉也。三過中之離也,二得中時(shí),當(dāng)革恰好如此,革皆合乎中,故征吉。若過乎中,是于當(dāng)革處又過求一分也。革豈可過?故至于征兇而有貞厲之戒,貞厲必求合中也。又曰革言三就者,三與上正應(yīng),

【言指兌口】。

其革也必一謀之,再謀之,至于三謀而皆說,則無不孚者矣。象曰又何之正,言無有不可革者也。就者,革而信之之謂。以時(shí)言之,三過時(shí)而革,故當(dāng)致其謹(jǐn)。

【兌三爻俱孚,三就之象】。

九四,悔亡,有孚改命,吉。

象曰:改命之吉,信志也。

四兌體,正上下相革之際,到此而革。真革而當(dāng)者,故悔亡。真革而信者,故有孚。惟孚而改,所以改命吉。

象曰:信志正見,孚于人心之謂。改命即革命,與變字相應(yīng)。惟其有改于革前之經(jīng)綸,斯有變于革後之功化,如下文所云。

九五,大人虎變,未占有乎?

【虎,大人之象。變自新,新民之極,順天應(yīng)人之時(shí)也。必自其未占之時(shí),人已信其如此,乃足以當(dāng)之耳】。

象曰:大人虎變,其文炳也。

上六,君子豹變,小人革面,征兇,居貞吉。

【革道已成,君子如豹之變,小人亦革面以聽從矣。不可以往,而居正則吉。變革之事,非得已者不可以過,而上六之才不可以有行也】。

象曰:君子豹變,其文蔚也;小人革面,順以從君也。

五主革者也,有此大人,把乾坤另鑄造一番氣運(yùn),更新虎變之象,能使天下悅而從之,俱成文明之化,故曰其文炳也,有耀一世于光明氣象。乾五大人稱龍虎,革五大人止稱虎,其聖作物覩無異也。特以兌秋肅殺之氣,便有威可畏,所以與神武不殺者稍不同。然雖虎也,實(shí)順天應(yīng)人,故天下不言而自信其孚,不待有占也。凡見其益我而言之,此以占而孚者也。若湯武之東征西怨,南征北怨,其君子迎君子,其小人迎小人,何待于占?未占而孚,所謂已日之孚,革而當(dāng)也。上六則革之成矣。君子豹變,君子成文明之象也。小人革面,小人亦從文明之化也。虎大而神,有位者之象,其文顯,故言文炳。豹小而性介,無位者之象,其文著【豹文最奇】。

故言文蔚。

【炳通天下言,豹就一身言】。

惟能變則為君子,若止于革面則為小人。曰順以從君,謂向教化而來,但不知君子之文耳。

【不必說革面不能革心】。

又著征兇居貞之戒。蓋世道已有變革之象,更無容過求,只居貞以俟,不患不成大順也。可見革道到底因其自然,不得加一分有意。三征兇,革前之穿鑿也。上征兇,革後之多事也。然後知已日征吉,正是恰好處。

總:五行之理,木從水生,金從火革,所以澤火有革象。人須要從離革兌烈火中陶冶精金。五有鑄造一世之洪爐,所以文炳;上有百千煆煉之精粹,所以文蔚,即離文也。革真是全體變化學(xué)問。

【易至革第四十九卦,大衍之?dāng)?shù),其用四十九,變化之門盡于此,所以繫革】。

然其要只在一孚,故爻中三言有孚。其有不孚,則征之皆兇,所以孚不孚,時(shí)為之也。火氣既足,兌金自變,此之謂時(shí)。有井之源泉時(shí)出,然後可言變化,故井之後方有革。有革之變化,然後有烹餁之養(yǎng),故革之後方有鼎。

×關(guān)閉
微信二維碼
主站蜘蛛池模板: 赤城县| 孟津县| 泰宁县| 舟曲县| 涪陵区| 绵竹市| 淅川县| 和静县| 金沙县| 政和县| 呼和浩特市| 石柱| 河东区| 西和县| 绥滨县| 万源市| 龙口市| 河北省| 榕江县| 明星| 平武县| 富裕县| 普格县| 衡阳市| 姜堰市| 南投县| 宜兰市| 大足县| 岱山县| 大悟县| 玛多县| 安达市| 丹巴县| 辽阳市| 嵊泗县| 胶州市| 科技| 额济纳旗| 东阿县| 专栏| 丰镇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