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,康侯用錫馬蕃庶,晝?nèi)杖印?/p>
《彖》曰:晉,進(jìn)也。明出地上,順而麗乎大明,柔進(jìn)而上行。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,晝?nèi)杖右病?/p>
晉以離為君,坤為臣。坤之為物,廣大博厚,非特臣爾,乃諸侯也,故曰康侯,君以是安諸侯也。夫坤順而離明,以順而進(jìn),趨於明,無有逆而不受者,故曰錫馬。馬所以進(jìn)也,錫之馬而使蕃之,許其進(jìn)之甚也。一日三接,喜其來之至也。
《象》曰:明出地上,晉,君子以自昭明德。
初六:晉如摧如,貞吉。罔孚,裕無咎。
《象》曰:晉如摧如,獨(dú)行正也;裕無咎,未受命也。
三陰皆進(jìn)而之離,九四居於其衝,欲并而有之,眾之所不與也。初六有應(yīng)於四,將以眾適四,故進(jìn)而眾摧之也。夫初六之適四,正也。其以眾適四,不正也。己獨(dú)行而不以眾,則得其正矣,故曰貞吉。我雖正矣,而眾莫吾信,故裕之而後無咎。裕之而後無咎者,眾未肯受吾命也。
六二:晉如愁如,貞吉。受茲介福,于其王母。
《象》曰:受茲介福,以中正也。
將進(jìn)而之五,而四欲得之,故晉如愁如。我守吾正,雖四為拒,不能終閉也,故受福于王母。六五之謂王母也,以其為王母,故二雖陰,亦可得而歸之矣。
六三:眾允,悔亡。
《象》曰:眾允之,志上行也。
將適上九而近於四,悔也。雖與之近,而眾信其不與也,故悔亡。
九四:晉如鼫?zhǔn)螅憛枴?/p>
《象》曰:鼫?zhǔn)筘憛枺徊划?dāng)也。
求得而未必能者,鼫?zhǔn)笠病A⒘瞧渌?dāng)?shù)靡病R蚱溥^我欲兼有之,而眾不聽,故曰晉如鼫?zhǔn)蟆>潘闹谐趿玻环瞧湔撸滩豢傻靡印6擢q危,則位不當(dāng)之故也。
六五:悔亡。失得勿恤,往,吉無不利。
《象》曰:失得勿恤,往有慶也。
四奪其與,悔也。然而眾不與四,是以悔亡。夫以五之尊而下與四爭,其所附則陋矣,故雖失所當(dāng)?shù)茫鹦簦鶆t吉。夫下與四爭,必來。來者爭也,則往者不爭之至也。五猶不爭,而四何敢不置之?故其所失,終亦必得而已矣。茍終於得,則其不爭,非獨(dú)四之利也。
上九:晉其角,維用伐邑,厲吉無咎,貞吝。
《象》曰:維用伐邑,道未光也。
剛之上窮者,角也。晉其角者,以是為晉也。以角為晉,必有所用其觸。三,吾應(yīng)也,而四閉之,則上九之所伐者,四也。四與上同體,故為邑也。邑人而閉吾應(yīng),無以令之而至於用兵,道不光矣。此正也,而吝道也。故知戒於危,然後其吉,可以無咎。